圆梦北大——普通学子的考研逆袭之路
摘要:对于每一位学子来说,清华北大都是自己心中神圣的殿堂,考研能够考上北大对于普通院校的学生来说就是逆袭。今天帮帮分享一篇圆梦北大的同学的文章,以此共勉。
时至今日,趁此空闲,写下一些这一年以来考取北京大学研究生的经历及体会。今日是2017年3月28日,复试一面结果已经知晓,复试调剂二面正在进行,我昨日复试顺利通过,今日便写下这些东西来。
考研之初,一片迷茫,而浏览一些帖子对我来说至关重要,是我对整个考研流程有了一定了解,也对考研有了自己的感悟,那些经验贴对我来说帮助巨大,所以也想借此写下自己的经历以给以后的考研人一些借鉴。有一点必先事先声明,我只能把我自己的经历写下来借后来者浏览,其中一些感悟可能太过于自我化,对整体的判断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,大家看看即可,如果借鉴的话要有一定的选择性,不可弄巧成拙。
先介绍一下我的情况,我考研报考的是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,初试成绩是363,英语70,政治75,专业课218。公卫院总排名17名,专业排名第3名,复试也在一面时顺利通过。我本科学校是一本院校,专业是预防医学,但是未妨碍我成为一名不学无术的学渣,本科期间虽未曾挂科,但是奖学金却也从未拿过,科研经历全无,社团学生会也未能坚持,总之,回想起我的本科生活,无论学习、科研、社交等等方面都毫无建树,大学里做的最多的事无非是躺在床上无所事事,被舍友戏称为“留守儿童”。但同时我也是一个“心比天高”的人物,一直想着自己一步登天、一鸣惊人,于是考研时决定报考北京大学。想当初决定时也确实寝食难安,我便告诉自己,以后人生路上会面对各种各样开放式的问题,这类问题没有标准答案,没有老师指导,也没有模拟考核甚至须独自面对,而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提升自己的能力,而考研就是这样一个问题,同时也能提升自己的能力,让自己小试牛刀,预演一番。这样我便将考研视为自己能力提升的一块奠基石,无论成功还是失败,都将是一个提升的过程,我的焦虑便稍稍平缓。我又告诉自己,考研也是一场考核,一场看清你能力与实力的测试,通过它你便能知道自己经过努力能走到哪一步,自己的极限到底在哪,于是更加释怀。再后来,通过与那些上研的同学聊天时便发现他们的生活非常忙碌,毕业之后的道路依然坎坷,我便想考上又能如何,考不上又能如何,考研也不过是人生道路的一种选择而已,人生是一场修行,行行出状元,条条大路通罗马,于是愈加释然。
2016年春节过后,我们开始医院实习,考研复习也只是偶尔看看英语而已,而且学习积极性很差,就这样一直推拖到五一。我找到我们学院上一年考上北京大学的学姐了解一些情况,这才算真正确定下来考取北大。但是下定决心后,自己突然就紧张起来了,连续几天胃口都不好(我这人一紧张,消化道反应就比较大)。第一次与学姐接触时,自己提前准备不足,也就是浏览了一些帖子和一些关于考研的网页介绍,便问了一些简单的常识问题,学姐便惊呼:你怎么什么都不懂?搞得自己很狼狈。后来便得知信息的渠道来源主要有北医官网,联系学长学姐,公卫人网站以及QQ群等。在掌握信息渠道之后自己也就安心了,毕竟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嘛!在这之后,我便有了少许的懈怠,感觉自己做了什么东西,便没有紧迫感了(实际上是自我欺骗,也是我的一个缺点)。一直到实习结束,大约7月中旬,这段时间学习效率极差,而且时间也断断续续,主要是做了绿皮单词书的记忆工作,这是一个艰苦但必要的工作,因为我的英语基础极差,四级考了三次才考过,且仅仅考了425分,六级考了两次都没过,均是300多分,尤其是词汇量更是少的可怜。对此我便根据记忆曲线法进行单词的背诵,虽然过程也未达完美,任务一拖再拖,但几十天下来,差不多每个单词也背了近十遍,基本上掌握了七八成,但是这种方法有个缺点,单词在书上认识,但是放到文章中就不认识了,而且耗时较长,后来我开始做阅读时发现在文章中记忆生词更加有效,就是一篇阅读里面把所有的生词摘录下来反复记忆。
实习结束之后便已经是7月中旬,我终于开始着急了,开始准备各科参考书,而且自觉英语较差报名了文都考研的暑期强化班,连续上了7天的课程,由于毫无基础,初次听何凯文老师的课程时一下子为之折服,英语还能这样有技巧性,何老师真乃神人,犹如天籁啊!上完强化班之后,便开始全天候的学习了。
关于参考书,我便只说我用过的书目。英语:词汇书用过绿皮书和何凯文1575,绿皮书我前后背了三个月,有一定效果,但是后来感觉词汇量太大且漫无重点,就没用再用过,便开始背诵自己的阅读笔记中的生词,再后来便一直背诵1575,这本书就是从历年真题中摘录的常考词汇,实用性很强,单词记忆工作我一直坚持到考试当天;语法书用的是何凯文的长短句,阅读则是用张剑黄皮书以及何凯文阅读,作文使用王江涛作文书以及文都授课班讲义。政治:一直用肖秀荣的书目,除了真题那本没买之外,一本未落下,也在腾讯课堂上报名了肖秀荣的课程,199元(也可以几人合买),肖老师讲课务实不花哨,有些人可能听着犯困,但我觉得对于我挺合适,满满都是干货!也用了风中劲草,但背了哲学部分就没有再用了。专业课:流行病学、统计、营养、职卫、环卫都买了人卫版,后来又买了北医版的统计课本,参考书有各配套习题册(职卫没有)以及牛侨主编的职卫习题册;真题的话,在网上都能找到,北医QQ群里也有,真题答案我买的一位学姐的,300元一份。
关于考研班,我英语用的文都考研,何凯文主讲;政治用的腾讯课堂肖秀荣主讲。我认为报考研班不仅可以带着你学习,传授技巧,更重要的是可以给你一个具体的备考规划,这很重要,你会知道那个阶段该干什么。
8月初,我开始在图书馆占座学习,刚开始几天,自己确实不能静下心来,毕竟高考之后已经再没有认真学习过,学习态度和状态都不能立即端正起来,学习习惯也早已生疏,这几天的任务总不能按时完成。接下来几天,状态便好起来,所以只需要熬过前几天,自己便能很快适应紧张的学习。我每天都会有一个详尽的计划,具体到每个小时要做那些任务,并且我也会有一个长期计划,从8月到考研的长期规划,就像高考时的一轮二轮三轮一样。就这样,每天早出晚归,一个月下来我收获巨大,尤其是英语,我每天整理一篇阅读,按照单词、难句、阅读技巧、解题技巧整理,耗时2-3小时,望着整整一沓的阅读笔记,收获感满满的,特别有成就感!对于每天新内容,我用晚上以及第二天早晨及晚上复习三遍,重复记忆。由于我英语差,8、9月份我每天英语复习7-8小时,政治2小时,专业课3小时,中午不回去,早8:00-晚10:00。但说实话,我整段时间包括整个备考期,没有一天能按计划完成任务,每天都有遗憾,但就这样,可能是我的计划定的太高了,所以效果还不错。
9月份开始上课,本来就报着“去上课而耽误自己的时间”的想法,除了爱点名的老师的课去过几次之外,还真就是能逃则逃,当然我不去上专业课是由于我自身的特点决定的。首先,我这个人做事就得一心一意,要是去上两节课的话,不仅耽误我的计划,也会让我整个上午或下午都无心学习;再者,对于专业课我自学即可,我特别不爱问老师问题,回想一下我高中三年,数学题问过老师的也不超过十个,所以我才决定不去上专业课。而从10月份开始,各专业课实验课便开始了,实验课抓得严,管得紧,必须得上,并且周一到周五每天下午都有课,这严重干扰了我的计划,但是也没办法,只能调整时间弥补。所以10月11月总体效率不高,也可能是复习中期固有的迷茫,没有前期的激情,也缺乏后期的紧迫感。
11月下旬,距离考研30多天,开始紧张起来,时间也更加紧迫了,各科都感觉时间不够用,也有些后悔自己没有珍惜时间好好努力。本来计划后期时各科进行习题训练甚至考前模拟,但是一直未能实践。英语还是习惯于做选择题,作文翻译不做,甚至作文都还未写过一篇,仅仅背诵范文,听闻其他人开始每天一篇作文并且互相批改更是着急。政治也是只做了选择题未做过大题。专业课大题也只是想想思路,未能真正下笔去写,并且除了真题哪有什么模拟题。考前一个月,去上文都的冲刺课,老师便说,现在英语阅读什么的都定型了,抓紧时间背作文了,而当时我做了2016年的阅读(号称是最简单的一年)四篇阅读错了8个,仅仅第一篇就错了4个,但是我就想:我的英语完了,老师不都说定型了吗!最后两周,开始整理作文模板,没办法,作文不会写只能套模板,而背模板也难倒我了,根本记不住啊!考前一周我六级有考试,作文正好可以套用模板,即便这样那篇作文我也写的乱七八糟,因为模板还没有背熟,直到考研时,我的几篇模板还是没有背熟,便硬着头皮上场。所以考研时,24号下午,由于前一天晚上没有休息好,中午也没睡着,做阅读时整个人昏昏沉沉(我保证我要是低个头的话我准能睡着),最后一篇都不知道读的什么,还好7选5比较简单,翻译也不难,作文直接套模板,小作文也应付着写完了(一高兴忘记最后的署名了),还趁最后3分钟做了一篇完型,本来按照计划应该放弃的。最终英语考了70分,完全出乎我的意料,考前估计自己英语可能都及格不了。
政治呢,考前一个月,什么肖八,任四,蒋五一股脑的全来了,天天做选择题,大题看思路,抽空背知识点,大题也想背但是没有时间。考前10天左右,肖四终于出来了,开始狂背肖四,当然虽然心中知道不能把宝全压在上面,应该多多益善,但是根本没有时间了,这点时间只能把肖四背熟了,其他的也就随便看一看,只能赌一赌了(当然,之前也将政治知识点全都熟悉了),毕竟我的政治一直跟着肖老师嘛,还好17年肖老师比较给力,大题都压中了!最后一周,肖四背了3遍,甚至12月23号也背了一遍,最终政治考了75分。
对于专业课,进入后期考前40天左右,我才发现自己用在专业课上的时间太少了,用在英语上的时间太多了,并且专业课300分,我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与紧迫性,我便调整计划,每天5-6小时用于专业课的学习,大量背诵真题、记忆课本。考前两周开始总结英语名解,最后一周便集中背诵真题以及自己总结的知识点。专业课感觉最后一周的效率真高,能抵上以前的几周,就这样上了考场。17年的考题题目开放性特别强,所以对于我这个以课本为主而不是以真题为主的人便显得有利多了,还有一点便是统计及流病的大题(相关分析和OR配对资料)由于没有准备充分,且练习太少导致两道题失分较多。另外专业课考试时要特别注意时间的合理分配,我就是用3分钟时间做了最后一道营养大题,差点没写完这道简单的18分大题。最后专业课得分218分,与其他人相比,这个分数就有点相形见绌了。
总之,最后一个月就是焦虑迷茫,信心不足(可能大家都这样),一定不能打退堂鼓,要咬牙坚持下去,即便再差也要硬着头皮走下去,也许就柳暗花明了呢!
以上就是我的整个的考研初试部分,感慨我也不再说了,下面我也简单讲讲复试的部分。初试成绩下来后,高兴几天之后,便焦头烂额的联系老师了,可以通过各种能用到的途径。我是找到老师的邮箱,发个邮件收到回复,要让老师知道你的存在。接下来开始准备复试,主要是面试比较重要,分为专业课准备、英语准备(听力、专业课英语、快速翻译、口语)、面试准备。下面我介绍一下我的复试经历。
3月24号到逸夫楼去报到、审核材料并签字,今年的材料无需上交学校,具体材料按照学校要求准备即可。25号则是一系列考核,时间为8:30-11:30,分为综合测试、心理测试、英语听力、UK测试。综合测试就是类似于公务员考试题目,包括数学、逻辑、历史、定义、病句、量表分析等;心理测试就是40个关于你一周之内的一些行为的题目,比如你有没有紧张、有没有焦虑、有没有便秘等;听力20个题,前十个是短对话,后十个是两篇文章,关于医学类的题目,什么环境污染与肺癌,免疫系统什么的;UK测试就是数字相加将和的个位数写下来,就是练速度,不知道什么用意,要准备几支铅笔。27号开始各专业课的面试了,我们营养今年一共上线8人,外加一个少数民族骨干计划(不占名额),入选5人,比例很高(相比流统专业上线30多人,就要了12人)。
我提前半小时到场,看到有些同学穿着正装,场面还挺严肃,搞得心里紧张了一下。交完材料之后,9:00开始考试,张老师带着我们到学生自习室进行笔试考核,然后一边笔试一边按顺序去面试,我是第8个,所以便不太着急开始写笔试题目,笔试时无老师在场,甚至可以任意上厕所,面试完后的同学也会交流下经验。笔试题目有四个大题,外加一英译汉(奥巴马政府支持精细化医学),汉译英(脂肪细胞)。四个简答题都忒别开放,书上根本找不着答案。至于笔试,以往经验贴也都表示就是个形式,今年感觉也差不多,但是大家也要认真准备,认真考试。四个简答题是:饥饿疗法治疗癌症的可行性?介绍胰岛素抵抗可能机制以及研究进展?阿尔茨海默综合征与糖尿病关系?早期营养的重要性及其远期影响?
面试时间前几个同学都特别长,有20-30分钟,到了我和最后一个时也就10分钟吧。轮到我时,已经11:00了,进去之后开始发简历,一共发出去了7份简历,绕了一圈后坐到指定位置上。今年可能是张玉梅老师主面试,她便是首先问些科研方面的问题,便问我的毕业设计的思路,还问了下食物成分表(其他同学有被问道老鼠的抓取选择,总之因人而异),大概3-4分钟吧!然后便是考察英语,用英语介绍家乡,家乡美食,这一方面你就要尽可能多说,老师就是为了考察你的水平,即使英语差也不能不说或用汉语说,接着便让你读一段英文文献并翻译大意(关于痴呆机制、分型)。最后就是其他老师问的一些问题了,比如你为什么报考学术型硕士?你更喜欢人群研究还是动物实验?你以后想干嘛?等等。整个过程很融洽,不会给你紧张的感觉。有一点很重要,就是要实事求是,有一说一,谦虚低调,不要弄虚作假,(老师都经历很多,问你几句便露馅了;再好的成绩、再多的实践在老师眼里都普通得很)。整个面试的过程就是这样,面试完后就可以联系老师知道结果了,按照程序的话要等到下午4:00左右到公卫楼2楼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询问结果!我是一面顺利通过,很顺利,很幸运!28号进行院内调剂,院外调剂要更靠后。面试考核标准很难说,像我们营养系便是高分不一定上,低分有可能上,总之表现好自己,展示出自我!等待老师们的慧眼识珠了!(感觉老师的眼缘也很重要,有学姐说老师就是在挑自己的影子)。
声明:本文来源考研论坛,作者:阿君哥,点击查看文章来源,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。